《這!就是街舞第六季》是由陸偉執(zhí)導(dǎo),王晨辰編劇,吳建豪,樸宰范,丁程鑫等明星主演的真人秀綜藝。
這就是街舞第六季
《這!就是街舞第六季》別名:這!就是街舞6,于2023-11-04在天空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單集時長140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營業(yè)中。該綜藝評分0.0分,評分人數(shù)6811人。
大鵬,楊天真,郭麒麟,侯佩岑,龐博,小鹿,付航,嘻哈,王越,林簡七,夏夏,小北,小海,小佳,謝謝,徐指導(dǎo),楊蒙恩,瓔寧,于渤,于祥宇,月明,翟佳寧,張踩鈴,真勇,朱大強,房主任,谷雨,黑燈,黃總,賈得玉,李酌妍,良言,黃一瑾,劉旸,門腔,南瓜,諾拉,漆漆,史妍,尚筱菊,王九龍,宋萬博,唐香玉,劉仁鋮,甜甜,王鑫博,龐穎,叔叔和我,阿水,敦兒,段小川,大老王,東曉,陳艾,陳鳴飛,二維馬
巖本照,深澤辰哉,拉烏盧,渡邊翔太,向井康二,阿部亮平,目黑蓮,宮館涼太,佐久間大介
大左,楊迪,陳銘,陳超,功必揚,華波波,薩沙,鐘逸倫,一之瀨飛鳥,發(fā)幣,阿雷,艾哈邁德·穆罕默德·賈比爾·阿爾卡索姆,戴廬可
黃景瑜,黃明昊,金晨,李承鉉,李治廷,林一
張紹剛,黃健翔,涂磊,徐睿
劉佳,小河,張嘉益
李英子,金生珉,全炫茂,宋恩伊,梁世亨,洪真英,柳炳宰
可能很多粉絲不這么覺得,但我作為抽到票的旁觀者,是有覺得有被奴役到。
就這居然是作為平臺福利給到我的,我就納悶這種體驗為什么能被算作福利……
最早一波粉絲被要求10:30到場,到了就是存了手機站著等,等到16:15才開始錄。
光是“收掉手機站著干等”這一個步驟,就耗掉了快6個小時,還有不少人是給拉到戶外吹著風(fēng)等的,有的人累到進場就癱地板上了…我是不知道那些來不及吃午飯的人是怎么沒低血糖昏倒在場地里的…
這安排就實在是離大譜?。?/p>
我參加過的節(jié)目錄制少說也有上十個,就沒有任何一個是有需要讓觀眾提前這么久的。
最有效率的像脫口秀大會,從排隊到錄制到補錄再到送觀眾上大巴回家,整個都不超過3.5h。
也有比這街還復(fù)雜的,像樂夏,每個曲子演完要搬上搬下樂器,樂器都要校音,還要調(diào)混響,一堆事兒,從排隊到錄完也沒有超過5h。
像這街這樣把人晾著干等6個鐘的,真是聞所未聞,何況還有遛在冬風(fēng)里等的。不少妹子為了見偶像都是想打扮好看,露著腿,穿得也薄,給凍到發(fā)抖跺腳。
反正粉絲要多少有多少,能讓她們來看就是恩惠了,她們的時間跟精力也都不值錢,人也完全不值得尊重唄~
反正我參加完這街6的錄制,是對承制方非常失望。燦星可能是這么搞習(xí)慣了,主打一個“方法原始 流程爛”,對效率是毫無要求。
之前幾季老是聽說錄到凌晨三四點(最離譜的一個版本是6點),粉絲心疼xx明星上熱搜?,F(xiàn)在明白了,少說一半功勞就是這制作團隊的。
簽了NDA,節(jié)目內(nèi)容不能講,說個最側(cè)面的事兒。
就是他們跳舞完了不是經(jīng)常需要擦地板么?有汗啊,有上一個節(jié)目撒的灰啊紙屑啊,需要打掃啥的。這個節(jié)目錄到現(xiàn)在了,6季了哎,中間這個打掃的環(huán)節(jié),居然依然沒有固定流程……還會出現(xiàn)主持人在上面喊人,讓拿張紙來擦擦,下面工作人員到處找紙這種情況……
我真的滿腦門子問號?。??對他們這個流程管理的專業(yè)能力實在沒法不質(zhì)疑……
所以觀眾管理也是一樣的,就是懶得優(yōu)化管理流程唄,就是漫無邊際消耗粉絲的時間精力唄,就是調(diào)度管理擺爛唄~t
更搞笑的是,我聽旁邊妹子們聊天,大多數(shù)粉絲還是削尖腦袋,到處找門路花錢買的票,不同渠道的票,價錢550-1050不等。
很多人是特意飛過來的,四川的重慶的,遠的還有東北的,就這個機票錢你們估算下
有的在江浙滬稍微近一點的,也是一大早六點起床、沐浴更衣、化妝打扮、趕火車跑到這個荒郊野外來錄節(jié)目的。晚上節(jié)目錄完也回不去了,還得在附近拼房住宿。
這是什么精神???
自己花錢,千里迢迢跑到個荒郊野外,一天折騰十幾個小時,挨餓遭凍受累,給人當免費勞力,甚至還得倒帖大幾千,支持文化內(nèi)容制作。
在國家花大力氣刺激消費都刺激不起來的時期,這些粉絲可算是為國撐起文旅消費版圖。除了“中國脊梁”我是想不出什么詞能形容她們了。
然后結(jié)果就是,在消費過程中都沒能獲得任何尊重……現(xiàn)如今你就是花15塊錢買個卷餅得到的尊重也比這個多吧?
我當然是年紀大了,對傻逼的忍耐力是進一步下降了。但哪怕是十年前,我追星最瘋的時候,也沒被這樣怠慢過啊。
就是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盤剝粉絲的人,可真是越來越有輒了。從“把人忽悠去當數(shù)據(jù)女工”,到“忽悠來當貼錢勞力”,奴隸是越訓(xùn)越好用了。
我研究粉絲文化這些年,對于大多數(shù)針對粉絲群體的污名都是不以為然的。
比如,我完全不覺得“為了一個可能塌房的幻象上頭”是錯事;也早都不把“學(xué)生粉絲追個行程隨便上千上萬”這種事兒當事兒了。
但我最無法否認的“污名”就是:“當粉絲”這個事兒,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意味著“主動被PUA成一個傻逼/冤大頭”。
而且由于爭相當傻逼的人太多,能當上這樣的傻逼甚至是值得“慶幸”的,進一步導(dǎo)致傻逼程度不得不越卷越高。
像這街這樣的制作方知道“我這樣惡劣地對待她們,她們也照樣呼之即來、感恩戴德、高價購票”之后,他們確實沒啥必要拿出更好的態(tài)度來。
Hopefully,能被這樣當奴隸對待的粉絲,能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吧。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