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62》是由張哲,張明國執(zhí)導,周楓平,李柔編劇,謝苗,南笙,鄭文森,高名揚,馬俊凱等明星主演的動作,電影。
辛棄疾的壯舉在南宋朝廷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被封為寧宗朝的宣撫使,負責南宋對金朝的軍事行動。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內(nèi)部的腐敗和內(nèi)訌,加上金朝的強大實力,南宋的北伐行動始終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辛棄疾深感南宋朝廷的軟弱和腐敗,他多次上書朝廷,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議,希望能夠整頓軍隊、加強國防,但是他的建議都沒有得到重視。辛棄疾對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憤怒日益加深,他認為南宋朝廷已經(jīng)背離了初心,只顧自己的私利,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1167年,辛棄疾在一次戰(zhàn)斗中身受重傷,被迫退役回家養(yǎng)傷。他在家中靜養(yǎng)期間,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思念和憂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玉案·元夕》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詞作。辛棄疾的詞作以其豪放激昂、感情真摯的風格而聞名于世,他的作品深受后人的喜愛和推崇。他的詞作不僅表達了個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辛棄疾通過他的詞作,成為了南宋時期抗金斗爭的象征和精神領袖,他的名字也被銘刻在了中國歷史的長卷之中。
《辛棄疾1162》別名:/,于2020-01-02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時長共110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0.0分,評分人數(shù)5790人。
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范寧,莫妮卡·巴巴羅,波伊德·霍布魯克,丹·福勒,諾爾貝特·里奧·布茨,初音映莉子,比格·比爾·莫根菲爾德,威爾·哈里森,斯科特·麥克納里,P·J·伯恩,邁克爾·切魯斯,查理·塔漢,伊萊·布朗,彼得·格雷·劉易斯,彼得·格雷蒂,喬·蒂皮特,禮薩·薩拉薩爾,大衛(wèi)·阿倫·伯施理,詹姆士·奧斯汀·約翰遜,約書亞·亨利,大衛(wèi)·溫澤爾,瑪雅·菲德曼,伊洛斯·佩若特,萊利·哈什莫托,倫尼·格羅斯曼
《辛棄疾1162》是一部以辛棄疾為主角的電影,故事背景設定在宋金戰(zhàn)爭時期的1161年。大宋國土被金主完顏亮侵占,辛棄疾加入了起義軍,與其他抗金的百姓一起抵抗金軍的侵略。他們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戰(zhàn)功顯赫。1162年,辛棄疾被派遣南下說服南宋朝廷北伐,以收復失土,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然而,當他回到起義軍時,發(fā)現(xiàn)主帥耿京已被叛徒殺害,義軍陷入混亂。面對這一局面,辛棄疾憑借俠義之心和憤怒之情,帶領著五十多騎兵突襲了金軍大營,成功生擒了叛徒南歸,創(chuàng)造了一段悲壯的歷史。電影中融入了動作場景和古裝設計,為觀眾呈現(xiàn)了壯麗的歷史畫卷。
今日剛剛看過,僅從個人角度評價一二。
總體來說,還是一部中規(guī)中矩的電影。如果從電影藝術角度評價,目測分數(shù)不會超過4分(10分制),但對于喜歡那段歷史、喜歡那些詩詞的個人來說,絕對值到8分左右。
2017年,有幸拜謁濟南大明湖稼軒祠,游人聊聊,幾可羅雀。不禁慨嘆,世人但知大明湖,不曉稼軒祠;但知夏雨荷,不明鐵公堂。是想如今影視如此發(fā)達,稼軒先生如此傳奇的前半生,竟然鮮有影視問津。想來未必是影人不削,多半為政治正確爾。未曾想,2020年初,得此新片,聊以自慰,權祭先生之靈,再塑國人風骨。
對于電影不想多說,基本上描述了稼軒先生青年時期的一段“傳奇”故事?;咀鹬亓耸穼?,在某些地方增加了部分虛構人物,但不損害整體結構。其中,耿京、義端、賈瑞、張安國等人都是比較尊重歷史描述的。此外,電影對服飾道具方面也是花了一些心思,雖然算不上“考據(jù)派”,也看得出頗有心思。
比方說,電影中虛構的人物“榔頭”,多數(shù)時候使用錘、斧一類的鈍器兵刃。這一點除了塑造人物的需要以外,也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特色。自五代十國以來,重甲兵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fā)展,金軍精銳“鐵浮屠”就是其中極致化的代表。重甲對于刀劍等刃器有著很好的防御作用,但對于鈍器的防御就較差了。鈍器在這段時間比例大增,只不過鈍器對使用者不是很友好,要求使用者在力量和技巧方面有較高的修為。
再比方說,最后一段俘獲張安國橋段,張安國一直手持金軍授予的印綬。在打斗中,印綬跌落,展現(xiàn)出較為完整的印綬、印匣制式。恰恰是金元時期的典型印綬樣式。這一時期的印綬較漢唐時期更大,較明清時期略小。中低級印綬多以銅鑄,部分配以印匣。此類印綬多有出土文物可以參考,也可見劇組是花了心思的。
還有一個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居中虛構人物完顏速拔,身邊時常有一只“海東青”陪伴。這一點是對女真人貴族性格比較符合史實的一種個性化塑造方式,只不過大眾未必買賬而已。再次感謝導演沒有用根據(jù)視覺沖擊力的金雕代替海東青。理論上來說,海東青多數(shù)為動物分類學上參與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阿穆爾隼,電影中的“海東青”更像是參與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阿爾泰隼,不過這種小細節(jié),也不必苛求了。真讓導演搞一只阿穆爾隼也是強人所難。
書歸正傳。
歷史在很多時候總是比影視更加傳奇,稼軒先生的青年時期就是這樣的。導演很討巧地選擇了這一段故事來講述故事,可以說是頗費心思了。不太了解歷史的人,覺得先生一介書生,武功了得,不太靠譜。不過歷史上的稼軒先生卻恰恰如此,20出頭興起義軍,單騎追殺義端、萬軍之中生擒張安國,轉載千里歸宋庭,都是歷史上真正發(fā)生過的事情。至于先生晚年的寂寥,影片頭尾也略有交代,大抵只能“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
在故事層面,導演只要做到綜述史實,也就足夠精彩了。略加入一些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突出人物性格,增強故事性,倒也無可厚非。其中需要說明的其中的女性人物霜花的塑造,可為褒貶不一。這個事情,個人從兩個角度來看:
其一,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這就是一部“男人戲”。女性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的登場頻率素來與男性是不成正比的,以至于寥寥幾位歷史女強人,屢屢被翻著花樣搬上銀幕。全部都是男性角色,對導演、對制片方、對投資方,甚至對觀眾都是一種挑戰(zhàn)。故事片畢竟不是紀錄片,還是需要考慮一點市場和大眾口味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加入一個女性人物也可以理解;
其二,霜花雖然為虛構人物,但這個女性角色的加入并未對稼軒先生的人物塑造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大家對稼軒先生的詩詞直觀感覺更多是金戈鐵馬,萬里豪情的,殊不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是老先生的佳作呀。不知道這一句的,請自行百度,并向稼軒先生認錯。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稼軒先生的詩詞,跨越千年,直接與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掛上了鉤。
歷史上對稼軒先生的情感生活記載不多,沒有陸放翁那樣的“錯錯莫莫”。不過依據(jù)先生的詩詞來看,也是一個情感細膩,鐵血柔情的人物,否則哪里來的千百度?好在導演也沒有忘記這一點,在影片最后,讓兩世戀人隔空相望,一句“眾里尋他千百度”訴盡半世哀思,一句“驀然回首”道了一生寥落,一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圓了陰陽情緣。半是電影化的點題,半是詩歌化的浪漫;半是青春的回憶,半是老年的寂寞;半是酣暢淋漓的金戈,半是淺吟低唱的詩書;半是青史留名的筆墨,半是虛幻縹緲的光影……也算是對稼軒先生一生的概論了吧。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雖然算不上佳作,但也是吃透了稼軒先生的風骨。且以為祭,后人略瞻先生之英豪柔情爾。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