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是由未錄入執(zhí)導,詹姆斯·曼高德編劇,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以1960年代初的紐約音樂界為背景,重現(xiàn)了鮑勃·迪倫插電爭議的始末?! ?9歲的鮑勃·迪倫(提莫西·查拉梅TimothéeChalamet飾)背著吉他,從明尼蘇達來到紐約西村,他的民謠歌曲得到了偶像的賞識和樂迷的青睞,原本寂寂無名的鮑勃迅速成為紐約民謠界炙手可熱的新星。1965年的紐波特民謠音樂節(jié)上,鮑勃·迪倫首次在舞臺上使用了電吉他,不僅顛覆了民謠音樂的定義,更重新書寫了美國音樂的未來?! ”酒鶕?jù)以利亞·沃爾德創(chuàng)作的紀實文學《迪倫要插電》改編。
《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別名:Going Electric / A Complete Unknown / 要插電 / 完全未知 / 無名小輩 /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 Dylan Goes Electric / 鮑勃·迪倫:搖滾詩人,于2025-04-22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時長共141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2025年04月22。該電影評分0.0分,評分人數(shù)9130人。
盡管影片改編自Elijah Wald的《Dylan Goes Electric!》,以迪倫1965年紐波特民謠音樂節(jié)上石破天驚(其實是鬧?。┑碾娐曆莩鲎鳛榛c展開敘事,但是,作為迪倫粉的我,看完《A Complete Unknown》,最被觸動之處,卻是Sylvie Russo——對,這是片中的化名,實為迪倫早期的繆斯女神,Suze Rotolo,偉大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封面里那個美麗俏皮的女郎。
Suze Rotolo的故事,搖滾樂迷們并不陌生,包括其自傳作品《放任自流的時光》,陳震老師多年前已有中譯本,以及迪倫在《編年史》中的描述,共同勾勒青年迪倫在紐約格林威治村所度過時光。盡管《A Complete Unknown》中對Suze角色的調整,比如Suze從未參加1965年的紐波特,更別提他們隔著鐵柵欄告別的那一段劇情,包括電影中對迪倫和Suze分手的描述亦模棱兩可(其中重要的一點,Suze懷上了迪倫的孩子,最終他們共同決定墮胎,這是他們關系不可阻止地走向破滅的一環(huán)),電影中的這些改編一部分保護了Suze,也保護了尚且健在的今年83歲的迪倫和84歲的瓊·貝茲,另一方面,這些改編在我看來是相當成功的,腦補(其實是印證)了我作為迪倫粉對當時年輕迪倫的構想。
有三場戲,迪倫的三次歌唱,臺下的Sylvie Russo(我們還是叫這個名字吧)觸動了我:
第一次是迪倫唱《暴雨將至》。這時候的迪倫,已是聲名鵲起的民謠新星,被歌迷認出的時候趕緊鉆入車里(此處致敬披頭四hard day life?)。Sylvie作為在封面里出現(xiàn)的那個、可能是外界看來全格林威治村最幸福的女孩,鏡頭給到臺下的她,她吞了一口唾液,然后露出了一個欣慰卻苦澀的笑容——這一刻,希爾薇知道,迪倫,已經不再屬于他了。
這是我在電影里的第一處淚點。
第二次,在新港,迪倫唱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吉他,口琴,破銅鑼嗓,臺下歌迷大合唱,這是美國1960年代的時代強音,也是迪倫后來要掙脫的聲場。這時候,鏡頭又給到了希爾薇,此刻的她,早已知道迪倫塑造了“大家心目中的迪倫”,知道迪倫本色的她也知道迪倫必將把此打破,連后臺的瓊·貝茲也露出了意味深長的表情:這個混蛋,不會為任何人停留,包括他自己。
最后一次,是的,就是影片的高潮,It Ain't Me Babe。
影片中,迪倫和瓊·貝茲看起來甜蜜地唱著這首歌曲,But it ain't me, babe,No, no, no, it ain't me, babe,在臺上如一對情侶,打情罵俏,不斷地否定和肯定對方——實際上,在真實世界中,迪倫和瓊在1964年對唱過此曲,影片中1965年是移花接木,迪倫和瓊之間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我非常喜歡這一段,希爾薇未等歌曲唱完,已經知道,迪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混蛋,別抱著幻想了,走吧,別被他的才華蒙蔽了。盡管這里會被許多觀眾認為是愛情戲份,但在我看來,希爾薇是最早的先知,她預知了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變色龍,他會用一個又一個的真誠的謊言,對自己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絕情的背叛。最后希爾薇所說的,“他有很多可以聊天的人”,這又印證了迪倫的名言“對于我來說,向50個人歌唱,比向2萬個人歌唱更難”。
專欄作家Darryn King在看完本片,認為
Elle Fanning對希爾薇的演繹并不好(狗屎),但他在《福布斯》的文章里還是寫到,Rotolo留下了“對成名所付出的情感代價的痛苦記錄(從受害者的角度來看),還深刻地描繪了迪倫從民謠歌手到混蛋和全球偶像的轉變”(a wrenching record of the emotional costs of f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asualty) and, of course, a penetrating portrait of Dylan's transformation from folk-singing jerk to, well, jerk and global icon)。說的沒錯,迪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
但,在《無名小輩》這個電影里,導演選擇了用通俗易懂的感情線,去替代迪倫為什么要撕下自己被拱上旗手的標簽,而最終通向了電,這個改編雖然看起來抓馬,但是對于迪倫粉絲來說,如我前面所述,合理,反正迪倫那點破事,沒啥我們不知道的。至于那些不熟悉迪倫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渣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之類,這只能是取舍了。反正迪倫的口頭禪是,關我屁事,I'm not there。
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