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拳2》是一部充滿喜劇和動作元素的電影,講述了年輕的黃飛鴻在民初年間的冒險經(jīng)歷。黃飛鴻自學了一套威力無窮的醉拳,但為了發(fā)揮其威力,他必須先喝醉。盡管他的父親嚴禁他練習這種拳法,但他經(jīng)常偷偷練習,并以此打敗了許多強手。一天,他和父親一起前往東北,途中遇到了一伙外國強盜偷走了國寶玉璽。為了奪回國寶,黃飛鴻不得不施展醉拳。電影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展現(xiàn)了黃飛鴻的英勇和機智,觀眾可以欣賞到成龍精彩的演技和緊湊刺激的動作場面??偟膩碚f,《醉拳2》是一部充滿動作和喜劇的電影,給觀眾帶來歡樂和笑聲。
這是成龍功夫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一部,但絕不是我愿意推薦給老美看的,無論成龍在好萊塢多么成功。當和美國觀眾一起坐著欣賞一部奇怪英文配音的《醉拳2》,當片中飾演黃飛鴻的成龍使出醉拳跟人打架,他將手指湊到嘴邊,擠眉弄眼地比劃著吹簫的動作,又故意帶點女孩子的嬌羞時,我捧腹大笑,覺得實在有趣極了。然而我卻聽到坐在我后面的幾個美國觀眾發(fā)出細微的竊笑聲。
那種感覺也是奇怪的。像是驕傲得意,卻又感到可惜。我知道,我笑得那么大聲,是因為我了解成龍是在模仿醉八仙里的韓湘子和何仙姑,并且展現(xiàn)出以柔克剛的力道,同時我為成龍大膽的表演、逗趣的動作而感到興味盎然,因此笑得十分開懷。可美國人不懂,他們覺得奇怪,為什么成龍一個好好的功夫高手,要擠眉弄眼去裝女孩子的模樣,所以他們竊笑著,帶了點迷惑與不屑,以為自己是在看一出模仿秀喜劇片。
香港電影全盛時期,功夫片中的動作指導(dǎo)大大小小的門派非常之多,其中當屬劉家班最為耀眼。與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等的北派出身不同,劉家班的武打功底并不延承于舞臺。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是林世榮的徒弟,而林世榮就是傳說中的“豬肉榮”,他的師父正是黃飛鴻,因此劉家班是正宗的洪拳背景。明清時,中央政府禁武嚴重,但由于粵桂一帶山高皇帝遠,為了防匪患、起義革命,習武之風其實一直很盛,南派武功就這么流傳承襲著。劉家班縱橫香港影壇幾十年,門下英才林立,風光一時無兩。
在武俠片巨擘張徹的筆下,李翰祥和劉家良都是有權(quán)謀的人。尤其是劉家良的幾番出走,對他傷害頗大。但本來這種事見仁見智,無所謂對錯,盡聽一面之詞,恐怕對當事雙方都欠公允。玩過政治的張徹說別人有權(quán)謀自然有他的道理,只是劉家良身為一介武夫,縱有野心,也不過是“學會文武藝、貨賣識貨家”的草莽心理。他來邵氏之前,便已是多家電影公司爭相拉攏的“搶手貨”,而一邊為邵氏做武指,一邊為去外面“打工”,豈獨劉家良一人?當年袁和平、徐二牛亦是如此。更何況,劉家良自從1975年升任導(dǎo)演至1985年邵氏停產(chǎn),十年間一直為邵老板效力,不僅再無二心,更以邵氏孤老忠臣自居,一度拒絕邵氏叛將鄒文懷及嘉禾公司的示好——面對劉家良的這份忠心,邵逸夫所言之“不是長期合作對象”,若非自己瞎眼失察,便是當年安撫張徹的敷衍之語。
而成龍主導(dǎo)的成家班正是崛起于邵氏走向沒落的80年代,各打一片天,王不見王,卻終于在1994年進行了唯一一次的歷史性合作,這就是《醉拳2》。在我眼中,這是成龍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1991年,徐克翻拍的《黃飛鴻》系列重新掀起清裝功夫片的熱潮,而一直對《醉拳》這部成名作念念不忘的成龍也終于覺得時機成熟,在1993年決定開拍續(xù)集。不過,說得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他既想讓《醉拳2》成為自己電影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總結(jié),又想將它拍成一部功夫電影的集大成之作,野心不可謂不大。僅憑一個成家班,恐怕難以完成這個艱巨任務(wù)。于是,成龍開始廣招賢才,在導(dǎo)演人選方面,他想到了黃飛鴻的正宗傳人、香港功夫片的奠定者之一:劉家良。
其實對于能否邀請到劉家良,成龍和嘉禾公司一直心里沒底。因為此時這個固執(zhí)的老頭兒依然以邵氏的遺老自居。即便邵氏停產(chǎn),無工可開,他也不愿意為邵氏的死對頭嘉禾效力。但這次形勢不同,成龍執(zhí)后輩之禮誠邀他出山,共商功夫片復(fù)興大計。幾經(jīng)考慮之后,劉家良不再囿于門派之見,不僅答應(yīng)擔任《醉拳2》的導(dǎo)演,并在片中出演一個在現(xiàn)實中也頗值得玩味的角色——福民祺。作為為香港唯一一個由武師組成的業(yè)界團體——“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的創(chuàng)立而拍攝的紀念作,《醉拳2》的陣容可謂驚人,除了請來邵氏頭牌武生狄龍扮演其父黃麒英,竟然請動梅艷芳出演其后媽。而劉德華、翁虹等不過跑了個龍?zhí)住?br>
按照成龍的如意算盤,有劉家良坐鎮(zhèn),再加上他的成家班,必定會合力打造出一部經(jīng)典的功夫片。但事情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美好,兩大動作天王這次的聚首注定了要不歡而散。從一開始,成龍和劉家良在動作方面的想法就有差異,劉家良對動作要求極高,希望影片可以傳遞武術(shù)的寫實感,并強調(diào)武德,但成龍覺得觀眾需要更多的醉拳招牌動作。兩人在影片拍攝后期走向分裂,劉家良再次拿出他“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一貫宗旨,拍馬走人,成家班獨立完成了片尾的大戰(zhàn)。片頭,成龍和劉家良同掛動作指導(dǎo)名,但實際上他完成的部分僅此一戰(zhàn)。不得不說這一戰(zhàn)也的確堪稱經(jīng)典。七分鐘的武戲足足拍攝了一個多月(這是盧惠光的說法,IMDb的介紹說一共拍了3個月),對于一般的電影來說無法想象。從片花里我們也的確看到了成龍的搏命,不可謂不令人欽佩。但是,這一經(jīng)典之戰(zhàn)或許更得感謝成龍的死黨兼保鏢——泰拳冠軍盧惠光的精湛腿功,因為原定的最大Boss韓裔明星Pak Ho-Sung腳踝受傷。如果仔細看,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鏡頭其實都是盧惠光收住了腿沒有放,至于成龍的動作部分么,嗯,是老美喜歡的款,你懂的。
這一點,影評界用行動給與了證實。95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dǎo)給了《醉拳2》雙獎,但這個獎給予的是劉家良。不是因為劉家良是原始的掛名動作指導(dǎo),而是影片前中段連場打斗都是由他設(shè)計,包括火車下近身距離長槍的絕妙過招以及那段明顯向當年《馬永貞》致敬的斧頭幫大戰(zhàn),獲獎,確是實至名歸。成龍后來回憶說:仔細看看片頭火車站打斗和片尾的廠房大戰(zhàn),他和劉家良在功夫片觀念上的反差就顯而易見了。劉家良的思想很傳統(tǒng),幾乎象古典音樂一樣雋永;而成龍更像是爵士樂,西洋式的節(jié)奏很好,但畢竟不再是傳統(tǒng)武術(shù)了。所以說,自劉家良之后,我們再看不到那樣扎實的南派功夫了。
就像美國人雖然會大聲喝彩,但他們并不懂《臥虎藏龍》那場竹林戲里含蓄內(nèi)醞的道家精神;在《醉拳2》里他們可以盡情享受成龍式武打的過癮節(jié)奏,但我絲毫不認為他們懂醉八仙懂黃飛鴻。那場戲,當堅持不用醉拳而節(jié)節(jié)落敗的黃飛鴻無意間看見扇子上寫的字,剎時間領(lǐng)悟了其中道理,于是開始狂吞酒精、使出醉拳時,我有著一種心領(lǐng)神會的暢快。我也清楚地知道,這是無論配成何種語言、狂瀾多少美元,大多數(shù)美國觀眾依然無法理解的暗示,就好像他們永遠也不能理解功夫片對于中國真正的意義。
扇子上寫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忘記英文發(fā)音是怎么翻譯這八個字的,我也沒聽懂,不過其實,那一點都不重要。
福民祺死的時候,所有人大哭,黃飛鴻大叫,前輩你撐住啊,我?guī)闳フ椅野?,我阿爸什么都能醫(yī)。但寶芝林畢竟太遠,滿清最后一位武舉人注定要死。再見了,邵氏的孤老們。再見了,劉家班的時代。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