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節(jié)車廂》是由AndreasSchaap執(zhí)導,AndreasSchaap編劇,AnnaFischer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故事發(fā)生在1986年。一列穿梭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客車不幸遭遇雪崩,最后一節(jié)車廂瞬間脫軌、翻車。女主角格蕾塔原本準備坐這趟車去看她那長年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母親,然而醒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另外五個乘客一起被困在了厚厚的雪層之下。當他們一起等待救援、掙扎求生時,格蕾塔開始察覺自己也有陷入昏迷的危險,她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間醫(yī)院的病床上,無論怎么喊叫都沒有人理她。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她越加無法分辨現(xiàn)實和假想了……
《最后一節(jié)車廂》于2016-09-08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德國。時長共104分鐘,語言對白德語,該電影評分7.1分,評分人數(shù)195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今年SIFF看過的最棒的一部心理驚悚片,配合杜比全景聲影廳的視覺和聲音效果,豈能一個贊字了得。
影片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女主中槍后毫無感覺地蹦蹦跳跳;電話沒有接電線卻反復有人撥進來;烏克蘭男人腦袋上頂著木板,近乎搞笑得從雪堆里掙扎著爬起來。種種近乎不合理的情節(jié),讓大家突然明白了:“其實,最后一節(jié)車廂里的每一個人,在雪崩發(fā)生的時候都已經死了,只不過沒辦法上天堂,所以來到了這里,因為,我們各有各的罪孽”。
故事的背景其實很簡單,劇情就不多劇透了,女主的母親經常酗酒,又一次因為酗酒疏忽檢查纜車,造成了一對情侶出了意外,男的摔死在山壁上,女的則凍死在纜車的車座上。因此她不堪于內心的負罪感,也跳下了懸崖,摔成了植物人。夢中車廂里的沖突和交流其實也是母親自我的心理救贖,不斷同夢中的情感映射進行溝通或者執(zhí)行處決(槍殺道德感),這亦或是藥物治療的一個過程。
影片層層推進,反復設置懸疑,又一個個打開。母親始終無法通過讓老列車員(道德執(zhí)念)被槍殺或者自殺來釋放心中的內疚。正是這樣的一種“道德執(zhí)念”,把自己深深禁錮在黑暗之中,這也是為什么列車中的自己總是哥特裝扮的原因。
于她母親如是,于她亦是如是。
隔壁病房的“愛因斯坦”來勸說女主放棄母親的治療的時候她說“我并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母親所想要的結果”。母親的昏迷她始終不離不棄,堅持照顧母親十多年。然而,當她走進母親的夢里,她卻看到了無數(shù)的痛苦折磨,層層的積雪像母親心里的黑暗,壓抑的透不過氣來。反腐舉起又放下的手槍代表著一次又一次掙扎。但是,她已經沒有辦法自己選擇了,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里是一個植物人,因此就算扣動了扳機,也會像《恐怖游輪》里一樣反復陷入循環(huán)往復的深淵。雖然她希望母親活著,希望母親永遠都在她身邊,但她發(fā)現(xiàn)這不是她母親想要的。
她最終選擇動手,拔掉了母親的呼吸器,然后坐在地上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地笑了。故事的另一邊,夢里的母親也走出了積雪深埋的列車。一步一步地走向光線射過來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的執(zhí)念,才是最大的罪孽。放手,是對生活最好的尊重。
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