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妳》是一部劇情愛情電影,講述了林一和周小梔的愛情故事。林一是在美國立足的青年,收到了初戀女友周小梔的結(jié)婚請?zhí)鬀Q定回國參加婚禮。在飛機上的旅途中,他回憶起了和周小梔長達十幾年的故事。從少年時期開始,林一就被同桌的周小梔所吸引。然而,盡管他對她心動不已,但兩人直到高中畢業(yè)都沒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大學時,他們考入了同一所學校,結(jié)識了一群好友。他們一起度過了熱血青春的歲月。影片通過展現(xiàn)青春歲月中的成長與情感糾葛,喚起觀眾對初戀和友情的回憶和思考。
還好,我的青春沒有這么無聊。
《同桌的你》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把80前的過去20年籠統(tǒng)的講述了一遍,同桌,初戀、打架、小虎隊、鐵皮玩具、畫著李雷和韓梅梅的英語課本、大白兔奶糖、高考、游行、非典、911、開房、墮胎、兄弟、女人、情敵、出國、分手、結(jié)婚、懷念青春……
沒錯,這些確實都是我們過的日子,電影里有的這些,和沒有的那些,確實能夠讓我們想起那些逝去的時光。但是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擠得滿滿當當?shù)募b箱,根本沒有留給觀眾感同身受的空間,當導演和編劇指著這些老舊的玩意兒,告訴觀眾,你瞧,這就是80后們曾經(jīng)的生活???,那時的他們竟然還干過這樣的事情。
抱歉,我們真的不需要你來提醒,沒錯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不是活在一百年之后的新新人類,更不是外星人,真的不需要你來告訴我們,80后的青春曾經(jīng)是什么樣的。
也許我們是到了可以懷舊的年紀,這些東西,和那些標志性的事件確實值得懷念,但這些東西之所以值得去追憶,是因為它們和一些人有關(guān),那些人對我們來說無比的重要,他們是伙伴、是戀人、是老師、是偶像、亦或是某個擦肩而過的臉龐,他們才是我們青春記憶中最為珍貴的部分。
曾經(jīng)的那些過往,事件、物品,只有和他們相互關(guān)聯(lián)時才值得我們?nèi)褢?。我們的青春是由與這些人的相聚和離別而組成的。不是鐵皮青蛙、不是非典、不是911、更不是某些感懷過往慨嘆和重溫舊夢的煽情。
道別等于死去一點點!對于我們來說,青春是告別,而不是煽情。
《同桌的你》這部特別容易讓人出戲,影片中,事件與事件之間毫無關(guān)聯(lián),前一秒中還處于墮胎手術(shù)的生死時刻,下一秒立刻煙消云散。電影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事件對于人物和人物關(guān)系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就好像是得了失憶癥,根本不記得前一秒發(fā)生了什么。前一晚剛剛邁過了禁忌的界限,第二天卻依然還在討論每天能當幾分鐘的男女朋友。這種單純甚至透漏著那么一點兒詩意。前面剛剛因墮胎而大出血,女孩指責男孩不負責,轉(zhuǎn)過天來兩個人就開始商量著要一起奮發(fā)努力奔向大美利堅。
每當遇到這種出戲的時刻,腦海中總會想起《心動》這部電影的結(jié)尾,張艾嘉從盒子里拿出那些天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都寫著許久之前的某個日期,一張小小的卡片上寫著;“這就是我想你的日子,把它全送給你?!?影片的這一刻讓觀眾的所有情緒都得到了釋放。而在《同桌的你》中始終等不到任何情緒的累積和釋放,劇情一次又一次的從半山腰跌倒谷底,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同桌的你》中也有一場機場告別的苦情戲,這也是這部電影中唯一一點兒能夠讓人有那么點兒感覺的戲份,只不過就連這么一點點兒的情緒,也都被后來的久別重逢,大吐苦水,給毀掉了。
在人家婚禮的和新娘子互述衷腸,真是史上最奇葩的劇情。
能夠看得出,導演和編劇的著力點是這20年中的事件,并想通過這些事件來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而并非扎扎實實的敘事而塑造人物形象。不得承認,在電影中看到那些熟悉的過往,如非典、美國大使館前面的游行、911等事件,這些事件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起觀眾的某些情緒,但是因為缺少故事的支撐,這些情緒在總是讓人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把其投像何處,于是只能是一片茫然。
這部電影之所以無法讓人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是人物根本立不起來。要說《同桌的你》中的男女主角,要個性沒個性,要長相沒長相,可能有點兒偏激。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女主角如此羸弱,根本不具備女神的任何一種特征,影片中從頭到尾都是小學生的扮相,哪怕稍微投入一點兒立刻就會有一種欺負未成年少女的錯覺,尤其是那個背部全裸的鏡頭,真是讓人不忍直視。
男主角既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除了僅有的那么點兒土氣,沒有任何個性。這樣的角色設置到是平易近人,可惜你平易近人給誰看呢。好好不起來,壞也壞不起來,這男主角實在是沒啥看頭。
男女主角之間的關(guān)系更是馬馬虎虎。就這,有什么可相互喜歡呢,有什么可懷戀的呢,最最平常的戀愛故事都有比電影里演的這些精彩的段落。你們兩個在一起,沒有任何的障礙,家長不反對、情敵也同意。那就好好在一起唄,就一個簽證沒辦成,最后分手了,這有什么可惜的呢。去美國的方法多了,要么是不想去,要么是根本就不想在一起,兩種都不值得可憐,這有什么好哭訴的呢?誰能對這種事情感同身受。
別說臺灣小清新了,趙薇的《致青春》都能甩這部電影10條街。
如果男生的女神都是這么容易就能搞定,那么女神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
該辦都辦了,你丫還懷念個屁呀!
對于一部青春片來說,最大的失敗就是沒辦法引起觀眾的共鳴。不管是累積情緒,還是堆積事件,最重要的你得把故事講好。
沒有故事的青春怎么能算是青春呢。
把這么蒼白的青春拍成電影。您留著在家自己欣賞吧!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