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暴》是由迪安·德夫林執(zhí)導,迪安·德夫林,保羅·蓋特編劇,杰拉德·巴特勒,吉姆·斯特吉斯,艾比等明星主演的動作,電影。
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全球環(huán)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且猛烈。為了應對這一情況,世界各國聯(lián)合研發(fā)了一套強大的氣象衛(wèi)星網(wǎng)絡。然而,衛(wèi)星網(wǎng)絡突然發(fā)生故障,開始對地球進行攻擊,引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氣象大災變。主人公是衛(wèi)星網(wǎng)絡的設計者之一,他意識到這一切并非自然災害,而是背后有陰謀和人為破壞。為了拯救地球,他開始了一場艱難的救世之旅,與一支由各國精英科學家和軍事力量組成的團隊一起穿越災區(qū),尋找幸存者并修復衛(wèi)星網(wǎng)絡。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他們不僅要面對自然災害的挑戰(zhàn),還要揭露背后的陰謀和惡勢力。最終,他們成功修復了衛(wèi)星網(wǎng)絡,揭露了陰謀,并幫助人類重建家園。通過這個故事,觀眾們能夠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并思考如何團結起來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全球風暴》別名:人造天劫(港) 氣象戰(zhàn)(臺) 天降浩劫 地磁風暴 衛(wèi)星風暴,于2017-10-27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時長共109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5.9分,評分人數(shù)97044人。
樸成雄,吳代煥,徐智蕙,黃世仁,吳達洙,黃世仁,Hwang,Se,In
《全球風暴》是一部集動作、科幻和災難元素于一體的電影。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由于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自然災害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劇烈。為了應對這一局勢,世界各國不得不通力合作,創(chuàng)造出了一套能夠控制天氣的強大氣象衛(wèi)星網(wǎng)絡。然而,就在人們以為衛(wèi)星網(wǎng)絡將帶來和平與安全的時候,衛(wèi)星網(wǎng)絡突然發(fā)生故障,開始對地球進行攻擊,引發(fā)了一場毀滅性的氣象大災變。在這場災難中,主人公不得不踏上一段艱難的救世之旅。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主人公逐漸發(fā)現(xiàn)浩劫背后隱藏著陰謀和人為的干預,這使得他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需要面對更嚴峻的考驗。《全球風暴》通過引人入勝的劇情和精彩的動作場面,展現(xiàn)了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無助和堅韌。同時,影片還深入探討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控制和濫用所帶來的后果,以及背后隱藏的權力斗爭和陰謀。影片以震撼人心的視效和精良的制作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充滿驚險與刺激的未來世界。總體而言,《全球風暴》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作品,它不僅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更引發(fā)了對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反思。影片通過動作、科幻和災難元素的巧妙融合,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緊張刺激的氛圍,讓觀眾沉浸其中,體驗主人公的冒險旅程。無論是對于科幻電影愛好者還是對于動作片追求刺激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佳作。
在最新公布的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10.22-24),“全球風暴”在3246館開畫的情況下只收獲了 1371萬美元,對于一部預算達到1.2億美元的大制作來說,這個開畫成績可能比電影里的災難更加致命。 連電影發(fā)行方,華納兄弟的發(fā)行主席Jeff Goldstein都不得不承認(回本)需要寄希望于海外市場的表現(xiàn)了(比如中國大陸)。那么向來讓觀眾喜聞樂見的災難題材的電影,這一回到底出了什么狀況呢?
“全球風暴”拍攝于2014年,由Dean Devlin(“獨立日:卷土重來”制片人,“全球風暴”是他個人指導的第一部院線電影)指導,原定于2016年3月上映。但由于試映反饋表現(xiàn)不佳數(shù)度推遲上映日期,期間還經(jīng)歷了大規(guī)模補拍,出品方華納兄弟和Skydance甚至還找來了新的導演Danny Cannon來負責補拍期間的工作(名義上Dean Devlin因為有其他事無法脫身)。即便如此,出品方對于電影的口碑最終也還是信心全無,他們不僅取消了媒體提前場,甚至為了把口碑捂到最后時刻沒有安排周四晚間的提前場,這對于一部大制作電影來說是很罕見的。這里插一句,在北美,片方在安排媒體場的同時會給媒體設定一個影評解禁的統(tǒng)一時間,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之前參加放映的媒體不能提前泄露關于影片質量的任何消息,當然前提是這個“解禁時間”要設定在電影上映之前。這其實是一種出品方和媒體博弈權衡下的結果,媒體通過允許片方設定解禁時間來換取提前觀影的機會。所以對片方來說,取消媒體場的好處是民眾可能不會在“全球風暴”上映前一個禮拜就看到各種口碑撲街的報道,但是取消媒體場這個行為本身對于很多人來說就已經(jīng)意味著質量撲街。果然,在以收集媒體影評為主的網(wǎng)站“爛番茄”上,“全球風暴”遭遇了媒體“報復性”評價,目前為止,在收錄45家媒體的情況下,只有差不多一成的媒體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而代表了高聲望的“權威媒體”的好評率只有0%。
所以質量不佳是“全球風暴”遭遇票房滑鐵盧的主要原因嗎?Maybe。在下結論之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和“全球風暴”無論在類型還是特效制作方面都有極高相似度的另外兩部災難大片“后天”和“2012”的媒體評價,前者在“爛番茄”只獲得了45%的好評率,后者更低只有39%,而從代表了觀眾評價的爆米花指數(shù)上看,三部片子幾乎處在同一個水平線(50%上下),然而“后天”以6800 萬美元的成績開畫,最終收獲1.86億美元,同為11月開畫的“2012”首周末6500 萬美元累計也達到了1.66億美元,這兩部電影巨大的商業(yè)成功與“全球風暴”目前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我想,華納兄弟和Skydance想必也是沖著北美1.5億級別以上的目標來策劃的這個電影項目,不然1.2億美元的成本根本就無法通過任何可執(zhí)行度方面的審核。沒錯,電影本身存在的問題一定是其中一向原因,有觀眾表示“電影中傳達出的好萊塢民主黨全球策略的腔調令人作嘔”,“全球變暖的話題已經(jīng)過時”甚至有人因此來嘲諷那些輸?shù)舸筮x的人仍然搞不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但“全球風暴”低迷的票房表現(xiàn),尤其是在這種一般情況下首周末口碑還未廣泛發(fā)酵的情況下,顯示更多是觀眾群體對于這類題材在興趣上的缺失。
在今年九月初,華納兄弟向全美院線發(fā)布一封緊急通知,希望院線可以撤換掉印有“Brave the Storm”(經(jīng)歷風雨)slogan字樣的海嘯版宣傳海報,原因來自于美國正在經(jīng)受多地颶風災害的襲擊,今年9月,颶風“哈維”造成了美國十萬間以上的房屋被毀,政府預計的重建費用高達1800億美元。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加州歷史上最致命、最昂貴的火災之一”仍然在加州北部地區(qū)無情的肆虐,相關報道也是如“家常便飯”一般出現(xiàn)在各大主流媒體頭條上。想象一下,不用在電影院里就能經(jīng)歷現(xiàn)實版天災的你,還愿不愿意買票進入那個黑漆漆的房間去體驗“二次傷害”?
我一直覺得電影是一種“安全的危險藝術”,因為不管在幕布中發(fā)生的故事再黑暗、再恐怖、再殘忍、再無情,我們都可以用“這只不過是電影,不是真實的”這句話來化解我們的危機,但如果當擋在電影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的那層微妙的“隔板”不再起作用時,會發(fā)生什么呢?最近一段時間業(yè)界關注到一個現(xiàn)象,講述天災人禍的現(xiàn)實題材的電影,往往會無視口碑、演員等因素紛紛面臨著商業(yè)成績上的“災難”。去年Peter Berg兩部力作“深海浩劫”和“恐襲波士頓”,前者幾乎完美再現(xiàn)了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特別是石油噴發(fā)和鉆井大火的場面顯示出極其考究的制作水平,但預算高達1.1億美元的“深海浩劫”,最終全球票房只有1.2億美元,讓出品方獅門影業(yè)虧損6000萬美元!“恐襲波士頓”聚焦曾轟動一時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成本45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也剛剛跨過成本線,這一回“受傷”的仍然是獅門影業(yè)(這兩部電影都是由巨星Mark Wahlberg主演)。進入2017年,以政治題材見長的奧斯卡獲獎導演Kathryn Bigelow(“拆彈部隊”成本1500萬美元,全球票房5000萬美元)帶著描寫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種族騷亂的電影“底特律”回歸,在影片預算3400萬美元的情況下,北美僅收1600萬 的票房成績,受其題材所限,該片在全球市場也注定很難有所作為,商業(yè)成績的低迷讓Bigelow無奈提前退出了明年奧斯卡的角逐。另外最近一部正在北美上映的新片“堅強”,由著名影星Jake Gyllenhaal主演,講述了一位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中失去雙腿的運動員的勵志故事,同樣遭遇了市場極度的冷遇(全球500萬美元,北美不足200萬美元),使得Gyllenhaal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前景暗淡了許多。列舉出的這幾部電影的共同點除了都是由真實的“人災”改編外,還有什么共同點呢?那就是它們當中沒有一部的爛番茄好評度低于80%的(“深海浩劫”83%、“恐襲波士頓”80%、“底特律”82%、“堅強”96%),可以說普遍具備了過硬的質量,但這仍然對于票房表現(xiàn)于事無補。特定類型題材的電影的票房成績,比如恐襲、災難和政治正在越來越強烈的受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當作品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越緊密,觀眾可能越要逃避觀看它們。其實不只是在電影界,這一季度的美劇“美國恐怖故事”,也別出心裁的把剛剛過去的大選融入到劇本中,在我看來這是最近幾年美恐最具誠意的作品,然而首播收視率就掉了0.8。
當我們每天打開電視機,翻開手機里的新聞客戶端,當我們在刷微博、看豆瓣的時候,那些恐襲、災難的消息、圖片甚至視頻,都隨時有可能沖擊著我們的神經(jīng)。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僅可以實時看到各類新聞,而且可以長時間的追蹤一條新聞的來龍去脈,我們已經(jīng)很難像從前一樣“事不關己”的靠在電影院舒適的背椅上,去觀賞那些正在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災難。在拉斯維加斯案的槍聲仍然回蕩在美國人的腦海中時,會有多少人愿意把休息的寶貴時間,花費在重新目睹這些痛苦的畫面中呢?絕大多數(shù)的院線電影,都會用一個帶有希望的結局,善意的讓觀眾可以安心的走出影院,但當我們潛意識中不再相信那些善意的結局時,又多少人又愿意為電影最后的“謊言”買單呢?
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