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先生》是一部發(fā)生在1947年的英格蘭的電影,它融合了劇情、懸疑和犯罪元素。故事的主人公是福爾摩斯大偵探,他已經(jīng)年過九旬,過著孤獨的生活,只有管家芒羅夫人和她的兒子羅杰陪伴在他身邊。盡管福爾摩斯已經(jīng)退出了江湖,但他心中仍然有一些未解之謎,這讓他一直耿耿于懷。年老的身體和衰退的記憶力和推理能力讓他意識到,現(xiàn)在是他解開這些謎團的最后機會。在沒有了華生這個老搭檔的情況下,福爾摩斯獨自展開了他最后一次推理之旅。這部電影通過福爾摩斯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老人的堅持和勇氣。盡管年歲已高,福爾摩斯依然保持著敏銳的思維和獨特的洞察力。他的推理過程充滿了懸念和緊張感,觀眾們將跟隨他一起解開一個個謎團?!陡柲λ瓜壬凡粌H僅是一部懸疑電影,更是一部關(guān)于人性和毅力的故事。它通過福爾摩斯的晚年生活,向觀眾傳遞出了關(guān)于生命和追求的深刻思考。伊恩·麥克萊恩的精彩表演和勞拉·琳妮以及米羅·帕克的出色配合,讓這部電影更加引人入勝??偟膩碚f,《福爾摩斯先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它將帶領(lǐng)觀眾進入福爾摩斯的推理世界,感受他智慧的光芒和對真相的追求。無論是懸疑劇情還是人物刻畫,都值得觀眾們的期待和品味。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題記:觀影過半,聯(lián)想到下午才玩的游戲Journey(風(fēng)之旅人),我突然覺得,或許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無論其形式,都是能夠讓讀者可以體驗到更細膩和豐富的感情,從而慢慢走向?qū)θ诵灾凶蠲篮貌糠值睦斫夂拖蛲摹?br>
補:關(guān)于華生的討論,評論里豆友RockNRuo提出了很棒的不同觀點,大家可以看完本文以后,稍微下拉一點繼續(xù)看Rock的說法。至于辯論哪種觀點正確,就不用了=)文無完文,讓我們求同存異,各持己見吧。
補2:關(guān)于寫給日本的信,是編造還是想起來了,直接在本頁面搜索“生命片段重現(xiàn)”,這位豆友給了很詳盡的解釋和補充信息^^多謝
--------------------------------------------------------------
雖然這部影片里,主角福爾摩斯即是一個虛構(gòu)人物,挖掘一個“真實的”福爾摩斯,本來就是一個故事衍生出來的故事;而片子里還套了多個更小的故事,可謂層層虛構(gòu)。但是導(dǎo)演的厲害之處就在于,整部影片層次豐富而不凌亂,每一個小故事都從不同的角度支撐了想要被講述的,立體而動人。幾乎讓人信以為真。
(以下開始是劇透)
.
.
.
.
.
.
.
Ann的故事:Ann的故事讓人覺得非常憂傷。非常敏感而孤獨的一位女性,在連續(xù)的喪子之痛以及生育無望的情況下,轉(zhuǎn)向?qū)σ魳返囊蕾?。然而相濡以沫的丈夫卻不能理解這樣的情緒,反而用各種手段加以限制,甚至到了因為懷疑和猜忌,而請出私人偵探跟蹤的地步。Ann的聰慧讓她得以和能夠洞悉和體察這樣情緒的福爾摩斯相識,并進一步提出兩個寂寞的人互相慰籍的請求。福爾摩斯卻從理性出發(fā)拒絕了Ann,導(dǎo)致Ann最終選擇了死亡。福爾摩斯的內(nèi)疚由此而起,整部影片也由此而起。
Ann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些小細節(jié):其一是,在巨大的悲傷和不被理解之后,她依舊在為丈夫洗著衣服,繼續(xù)操持日常家務(wù),履行自己作為妻子的責(zé)任;其二是,她當(dāng)著福爾摩斯的面,倒掉了毒藥,連玻璃瓶都留給了偵探——這是不讓福爾摩斯為她的死承擔(dān)心理上和客觀上的責(zé)任,可謂極其善良;而在福爾摩斯跟蹤她的時候,設(shè)下局中局,更是反映了她極其敏銳的心智。我甚至疑心福爾摩斯的傷痛不僅僅是因為Ann的早逝是他間接所致,或許在那交談的一刻里,也有被這樣的美好所吸引吧。
雖然Ann最終死亡讓故事變得超過了日常生活的界限,這種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孤獨卻并非罕見。每一個人都渴求自己的痛苦被最親近的人看到,求而不的,家庭就變成了束縛甚至折磨。福爾摩斯如果去幫助這樣的一個人,或許跨越的是道德的界限。越界便會有社會聲譽等等喪失的風(fēng)險,亦有可能卷入感情糾葛,喪失基于完全邏輯的優(yōu)雅而冷靜的生活狀態(tài),故需要很多基于勇氣的善良。
Ann的故事叩問的是,你是更愛惜自己的羽毛,還是愿意施助于人,即是你需要面對和承擔(dān)自己的損失?
Roger的故事:如果說Ann的故事是痛苦的發(fā)生和起點,Roger的故事就是痛苦得到救贖。Roger,一個出身于平庸家庭的小男孩,需要面對的痛苦是單親媽媽看到他的才華,卻無力也不愿意讓他走一條更加能滿足他才華施展的道路。他的母親芒羅夫人雖然愛護Roger,卻選擇不去理解他的想法,也不愿意他和福爾摩斯這樣的怪人有過多糾葛,即使這個怪人也許有可能讓這個孩子多得到一些他極其渴望的教育和知識。
福爾摩斯和小男孩友情的起點,是男孩的才華。然后在其后的過程里,福爾摩斯看到了小男孩譴責(zé)母親時,正確的邏輯對人也能產(chǎn)生巨大的傷害(即是福爾摩斯先生自己也說了類似的話);看到了芒羅夫人因為自身資質(zhì)和家境限制,無力做出更好的選擇這一事實。
最后當(dāng)熱情、善良而又機智的Roger差點因為發(fā)現(xiàn)真相并且想要保護蜜蜂而差點喪命的時候,福爾摩斯的內(nèi)心城堡終于被打破。當(dāng)他決定要把自己的遺產(chǎn)留給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母子倆時,便是在付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chǎn)以及自己所遵循的人生標準,來保護小男孩可能有的未來,也保護了母子之間的關(guān)系。以自己的喪失換取他人的美好,我相信這是人性中最溫暖的一部分。
華生的故事:華生在整部影片里,并沒有出場。除了那些零零散散的線索,暗示這個華生并未真正用寫作來如實反映這個伴隨一生的老友,最令人感傷的,是福爾摩斯自己所說,華生從來沒有真正了解我。華生為了結(jié)婚而搬出貝克街的時候,那張用于寫作老伙伴傳奇生涯的桌子并未搬走,反而最后是跟著福爾摩斯到了偵探自己的鄉(xiāng)間舊宅。一個細節(jié)體現(xiàn)出來的情誼的深淺,令人不得有些唏噓。
過于理智而熱愛邏輯的人,很多都是用這樣的方式筑起冰墻來保護自己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即是他們與此同時也在默默等待,有一天會有另外一個人會用暖心的溫暖來融化這道冰墻。陪伴卻不愿意去理解,敬愛有加卻不想要看到真實的對方,就像是隔著玻璃的握手,即是福爾摩斯如此珍惜,卻依然沒有在他心靈上產(chǎn)生足夠的溫度。
日本人的故事:這一個故事,是對福爾摩斯轉(zhuǎn)變那條線的支撐。如果說Roger母子倆的事情,因為是身邊之人所以才對偵探有那樣的觸動,那么最后當(dāng)熱愛事實的偵探為了一個曾經(jīng)把他千里迢迢騙到遠東加以指責(zé)的陌生人,開始編造故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內(nèi)心完全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zhuǎn)變。為了維護那堆母子幾十年生活下來的精神支柱,放棄自己的原則。這一幕體現(xiàn)出來人性的柔軟和溫度,讓熒幕之外冰冷空調(diào)間里的我覺得異常溫暖。
最后一個故事,是關(guān)于福爾摩斯自己的。因為年紀的衰老,精明如福爾摩斯這樣的不世天才,會在調(diào)制皮下注冊針劑的時候暈倒,每天會忘記不勝枚舉的名字和地址,甚至居然會忘記引發(fā)自己退隱的最后一案的案情。我們看到年邁的偵探雖然洞察力一如既往地犀利,卻會在閱讀的時候打起了瞌睡,為了拾取一枚裝飾品而摔下床鋪。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自己的痛苦,才更容易直視他人的痛苦,從而慢慢生出憐惜同情之心。但如福爾摩斯在影片最后所說,只有當(dāng)一個人沒有遺憾,才會死去。讓一個只遵循硬邦邦的邏輯和事實生活了一輩子的人,最后在老邁之時懂得了人心的溫柔,我非常喜歡導(dǎo)演所安排的這一出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