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世紀》是一部動作、科幻和冒險電影,講述了一位中世紀考古專家和他的團隊穿越蟲洞回到14世紀的故事。故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張日期為1357年的求救紙條,署名竟然是喬斯頓教授。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們利用一臺時光機器穿越蟲洞,拯救喬斯頓教授。電影通過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和驚險刺激的場景,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奇幻和冒險的中世紀世界,同時探討了人類對于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敢面對挑戰(zhàn)的精神。觀眾們將會被帶入一個充滿驚喜和緊張的旅程,一同感受時間與空間的穿越之旅。
終于把那本近450頁的書讀完了,而且開面還稍稍大一點。故事很好,細節(jié)精確。我在看的時候長吁短嘆,覺得有很多話想寫,看完之后卻不知道從何寫起。
————————我是分隔線——————
那么就開始把書和電影作比較吧。
可能我先看這本書然后在很短的時間之后馬上看電影的話會帶有不爽的感覺,電影竟然省去了那么多精彩的東西!可是分開來看這兩部作品,電影為了情節(jié)緊湊并且方便表達做了許多努力和非常妙的改動。
書中之前的情節(jié)介紹占了約三分之一,電影中的比重似乎少些。因為很多鋪墊用文字描寫出來是輕而易舉,但在電影中不能每次都自然地通過動作或他人的介紹表現(xiàn)出來。于是首先,關于“時間旅行”就在電影中得到了簡化。為了觀眾能聽懂,電影中去掉了書里關于量子物理的介紹,當然還有那個波的干涉實驗。把故事中“時間旅行”的技術背景和意義完全改變了。書中描述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數(shù)個并行的空間,每個空間發(fā)生的一切都在不同的時間。它們互相不可見卻互相影響著。所謂時間旅行其實是移動到其他空間。因為這樣的空間的數(shù)量無窮,所以我們能夠回到任何時間。這個解釋比較毛骨悚然。電影中僅僅解釋道,他們本想做物品的傳送,卻發(fā)現(xiàn)東西不僅去了另一個地方,也去了另一個時間,而且他們通向那個世界只有這一個接口——1357年的Castlegard。這樣的簡化對劇情沒有壞處。
書中對ITC也做了詳細地介紹,特別是那個總裁的個性特征,在電影中也省了,反正我們知道,大公司沒一個好東西,頭頭尤其如此。電影人物關系與情感做了改動使之更清晰,書中有篇幅通過經(jīng)歷和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人物,電影不可能。我當初就很疑惑在豆瓣上看到的Chris介紹時是“教授的繼子”,我看到的明明就是真的兒子。原來這是也只是書中的設定。電影里同樣加入了人物的感情基礎,并把一切人物理想化了,通過加入Francois在開始被殺,直接地顯出了Oliver的殘暴(那段情節(jié)編得很好,非常),而他的對立面——法軍將領Arnaut則被描繪成了一個高大英俊的正義的代表。Lady Claire的身份也從因為復雜原因被Oliver軟禁的英國人變成了Arnaut的妹妹(這個比較#$%^$%^$%^$%^$%)。從貴族為了各種復雜的原因莫名其妙打仗變成了侵略與反侵略,這樣使得觀眾更易接受。書中則更客觀更復雜更真實,雖然人物都沒有那么可愛了。
電影中有一處我印象很深。開頭的時候Marek在對失望的Chris講過去的事務的魅力時給他看挖掘出的石棺,雕像上的騎士少了一只耳朵并且不是因為雕像的損毀。Marek說歷史研究的魅力就在于他想知道這是誰,為什么,背后有怎么樣的一個故事。在最后戰(zhàn)斗時Marek被砍去一只耳朵,本應因劇痛而無法在戰(zhàn)斗的他忽然想到那個石棺,欣喜地喊著 “It’s me!!”并越戰(zhàn)越勇。書里對Marek從各個角度做了詳細地介紹,使得我們完全明白他太熱愛中世紀了,他希望自己在那里生活。也因此,他放棄了在最后一刻全速跑回去的嘗試,雖然成功率很大,他還是留下來了。他希望屬于那兒。電影則用一段愛情搞定。當最后他救出Claire時,對著呼喚他說 “Let’s go home”的朋友說 “I’m home!”,這場景還是挺感人的。書中特別表現(xiàn)出了Chris的變化,如第二天Chris對受傷沒有任何抱怨,這與以前形成反差,以及在之后的行動中所漸漸表現(xiàn)出的聰明勇敢和樂觀,同開頭剛來到那里的膽小和賭氣也形成對比。和因此從書中更多地看出,最后他能與Kate在一起并非單因電影中表現(xiàn)出的“患難與共”,而更多地,恐怕是基于Chris的成長。
另一面,在控制中心的爆炸事故后,書中對Stern的才能與他和Gordon一起所作的嘗試和努力的描述也很精彩,事故不斷,令人緊張。同時穿插著總裁Doniger的話語和行為——這在電影中都減弱了。兩頭兼顧的章節(jié)安排做得很好。
雖然看這類書我們都知道主角永遠死不了,雖然時間緊但他們肯定能在最后一秒前回來,但我還會急切地想知道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確定他們什么時候會倒霉,倒霉到什么程度??梢运麄冊?357年的遭遇就是不斷地倒霉,而且非常的驚險刺激。就是看著他們好像脫離危險了,突然又有哪里出問題了——這樣的情況不斷發(fā)生。這也是這個長故事能一直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
仔細看看,還能發(fā)現(xiàn)電影選取了許多書中描述的細節(jié),但是經(jīng)過重組有時也作了其他的用處,在此不一一贅述(汗。。。明明就是不高興去找)。
朋友看完電影后說,如果沒有他們攙和法軍未必能贏。這就是歷史。而書里對此有更詳細地解釋:曾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來證明時間旅行的不可行—— 你可以回到過去殺死你祖父,然后你就不可能出生,那你也不可能殺你祖父。Doniger (還是Gordon?)對此的解釋是:你能回到過去,但因為種種原因你殺不了你祖父,或者你殺了他但那時候你爹已經(jīng)生出來了。在當時,教授被迫幫助Sir Oliver制造希臘之火——這似乎能夠幫助英軍打贏——但同時Kate和Chris找到了秘密通道也因此幫助法軍進入。這么看來,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但都是幫助歷史按照原來的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書中的結尾是他們在Marek的雕像前的對話,以及最后一小節(jié)的景物描寫,一切都過去了,他們想著Marek。平淡,但看著感覺很舒服。而電影中的結尾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說,如果Marek和我們一起回來了,不知這石棺上會寫些什么。Chris念著上面的文字:卒于1382。然后 Kate動情地,慢慢地說:Born in 1971……
————————分隔線我又來了——————————
這部小說屬于sci-fi,但其中令人稱奇的除了對時間旅行的奇妙解釋,還有對歷史的精確描述。參考書目就占了四頁,大部分是有關歷史的,還有一些關于科學。作者在后記中提到他受了許多科學家的啟發(fā),得到了一些歷史學者很大的幫助。這部作品如此優(yōu)秀,一方面是因為作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依賴于這些知識。就我個人而言,單純的冒險故事已不能取悅我了,要么就看想象力豐富到極致的魔幻作品,要么就像這樣——除了驚心動魄的故事之外還有豐富的某些領域的知識或一些問題的深刻探討。在此我推薦另兩本書——《恐懼狀態(tài)》和《冰站》。不過提醒一句,畢竟是科幻作品,這兩部作品也都存在為了目的斷章取義或是因作者知識的限制而犯的錯誤,不能代表科學。
本文原發(fā)于我的blog。。。http://blog.52harrypotter.com/user1/630/archives/2006/13808.shtml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