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是由荷賽·達陽執(zhí)導,迪戴爾·德科恩編劇,熱拉爾·德帕迪約,讓娜·莫羅,芬妮·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是一部法國傳記電影,以18世紀文豪巴爾扎克的一生為主線。電影通過描繪巴爾扎克的婚姻、愛情、小說創(chuàng)作和家庭關系,展現(xiàn)了他充滿激情的一生。電影突破了傳統(tǒng)觀念,將巴爾扎克描繪成一個性格古怪、脾氣暴躁、風流倜儻的人物。盡管在事業(yè)上取得了成功,但在生活中他卻是一個失敗者。電影的亮點之一是由大鼻子扮演的巴爾扎克,他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爾當扮演的女子是巴爾扎克在生命最后階段的最大安慰。整部電影充滿了濃厚的文藝氣息,展現(xiàn)了巴爾扎克那種無可奈何的人生落幕。
《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別名:巴爾扎克傳,巴爾扎克王子傳奇,Balzac: A Life of Passion,于1999-09-13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法國,意大利,德國。時長共240分鐘,總集數1集,語言對白法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7.5分,評分人數1189人。
主演: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愛德華·福隆,羅伯特·帕特里克,阿爾·伯恩,喬·莫頓,埃帕莎·默克森,卡斯圖羅·格雷拉,丹尼·庫克塞,詹妮特·戈德斯坦恩,山德·貝克利,萊思莉·漢密爾頓·格倫,彼得·舒魯姆,唐·雷克,吉姆·帕爾默,格溫達·迪肯,科林·帕特里克·林奇,妮基·考克斯,德沃恩·尼克森,阿卜杜勒·薩拉姆·埃爾·拉扎克,邁克·馬斯喀特,迪恩·諾里斯,查爾斯·A·坦伯羅,丹尼·皮爾斯,馬克·克里斯托弗·勞倫斯,林凡,喬爾·克萊默,斯科特·肖,史文-歐爾·托爾森,小威廉·威謝爾,KenGibbel
《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是一部法國電影,講述了18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一生。電影通過描繪巴爾扎克的婚姻、愛情、創(chuàng)作和家庭關系,展現(xiàn)了他的性格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以往對巴爾扎克的理想化形象不同,電影將他刻畫成了一個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的失敗者。盡管在事業(yè)上取得了成功,但在生活中,他卻面臨著許多困擾和挫折。電影中,阿爾當扮演的女子成為了巴爾扎克生命的最后慰藉。整部電影充滿了文藝氣息,表現(xiàn)了巴爾扎克無奈的人生。
圖書館里煌煌24卷《人間喜劇》,排滿了一個書架格,令人望而生畏。拿在手里,卻輕易可以讀下去,沒有令人頭痛的哲學思辨,沒有鑿鑿的豪言壯語,沒有宏大的歷史畫卷,只有市民和貴族們的婚姻、金錢,人與人之間貌似緊密卻疏離算計的關系,他將那個時代用一張巨大的紙描摹、拓印下來,無需累贅的修辭,掉書袋似的典故,光憑其真實可信的故事和人物就能直接擊中人的內心。
他表達的是,最尖銳的質疑——即人的本質,自私。自私在那個資本主義勃興的年代里,最表象的體現(xiàn)是金錢與地位。對金錢和權力的占有,決定了人的價值。人人都在勉力支撐富有、優(yōu)雅、浪漫、富有知識的假象,順從自身階級對自我的想象,或像巴爾扎克本人一般,要爬上上流社會的圈子而受盡了苦難。落魄的貴族為了維持他們舊日榮光和豪華生活,與粗鄙不堪的暴發(fā)戶結合;女人如何千方百計的嫁給老男人,靠他們的死亡而大發(fā)橫財;普遍的契約婚姻和對婚姻中冷漠的妻子或丈夫不堪忍受。。。諸如此類?!度碎g喜劇》名曰“喜劇”,是巴爾扎克對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嘲諷和戲謔。與《悲慘世界》相對應,他用可笑又荒唐的喜劇式的語言表達出與雨果相同的嚴肅的悲哀,是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深層次動因以及社會對其影響的深刻洞察。
他的母親,是一位極度自私,事事為自己打算的女人。因為成績不好,會推開自己的兒子,“一個班里倒數第二的孩子,不配擁抱,不配親吻?!保@無異在說,“愛,是有條件的”。這是巴爾扎克最大的心病,他發(fā)瘋似的寫作,要成名,要不朽,就是來自于對于希求不到的愛的不滿足,也許,在他內心深處,渴望著的只是那種不計成本,沒有條件的,單純的愛。她的母親并不理解他,也許到最后也未曾理解她自己的兒子。一開始她只希望巴爾扎克成為一個老老實實上班領薪水的公務員,安安分分的不給她帶來多余的麻煩和負擔,就要謝天謝地了。她并不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寫那些破爛文章有任何價值,當然不能直接帶來金錢和地位的一切事物在他母親那貧乏和短視的暴發(fā)戶思維里,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一點上,他母親徹底輸給了巴爾扎克最后一任情婦,也是他的妻子,漢斯卡伯爵夫人。漢斯卡伯爵夫人出現(xiàn)在巴爾扎克生命的晚期,他已經顯現(xiàn)出了他的價值,“死后,大家會稱頌我的天才,并且你會擁有大筆的財富。”,漢斯卡伯爵夫人自然深知這一點,她像一個最精明的股票投資人一般,用她天才般的女人的直覺,和編織出的美麗幻夢,做了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他的母親的自私冷酷的根源來自于她對自己生活處境的焦慮。婚姻的不幸,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當沒有情感存在時,人就會不自覺將所有的注意力轉向對金錢的索求,仿佛金錢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尤其是一個依靠男人而生活的女人,遭遇到婚姻的不幸時,她不敢也不能對自己的丈夫發(fā)出反抗,誰會為了情感而放棄現(xiàn)有一切的舒適生活?房子,仆人,體面的生活,還要面對社會和道德的指責,這絕不是理性的選擇。巴爾扎克的母親選擇了偷情,和所有受到痛苦又無法離開丈夫的女人一樣。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不會去批判婚姻,反而將偷情正當化,成為一種公開的秘密和潛規(guī)則。甚至,哪位貴婦人沒有一兩位情人,她簡直就不正常。人們在白天努力扮演著丈夫,夜里則是情人,在幾種身份中不斷變換角色,不斷的用謊言和宗教幻想麻醉自己,寧愿維持著道德的表象,希求著死后能上天堂,也不愿面對自己真實的生活。當然,這種生活給人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人們不相信美德,不相信情感,不相信善意,一切的關系都是交易,似乎只有賺錢這件事才合乎道德,才合乎情理。金錢不會說話,但金錢牢靠、令人踏實,具有一切美德。他的母親一輩子的努力便是讓巴爾扎克回到“正常軌道”,在丈夫死后,唯有這個兒子可以指望,她對自己未來的贍養(yǎng)費用的焦慮促使她逼迫巴爾扎克去掙錢,無論用什么方式,哪怕是寫作,總之,賺到錢就是好事。
巴爾扎克的寫作活動一方面希求母親對他的認同和愛,另一方面,他渴望獨立,擺脫母親對他的束縛,更大的動因則是,他要撕碎這美麗世界的虛偽和假象,反抗他母親的那個世界。他濫用自己的才華,寫一些垃圾心靈雞湯,實用文章,來混幾個法郎花花?!爸灰獱幦〉阶杂?,就是好事?!保麑δ赣H希求不得的愛,轉移到其他年長的女性身上,如伯尼夫人。
伯尼夫人是他母親最為痛恨的女人,為什么?她真正的愛著巴爾扎克,資助他的寫作和生活,理解他在精神上對自由的渴望,甚至容忍他與其他女人的情事。這樣一個女人,為什么巴爾扎克的母親要痛恨她?因為她比巴爾扎克的母親,更像他真正的母親。她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巴爾扎克母親的位置,她的作為讓他真正的母親感到羞愧。她不僅僅是他的母親,更是他的伙伴、情人、老師,不僅鼓勵他獨立生活,更鼓勵他脫離和反抗母親的權威。在伯尼夫人面前,巴爾扎克簡直就是個孩子,他可以在她面前去堂而皇之的追求另一個女人,可以不必對她撒謊,真實的表達他對那些女人的愛戀。巴爾扎克當然愛著伯尼夫人,這樣的感情,與其說是對一個女人的愛,倒不如說更像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撒嬌、依戀和無所顧忌。而伯尼夫人之所以愛著巴爾扎克,我猜想,也許是因為巴爾扎克身上有一種世上難尋的天真,他的感情熱烈,動人心魄,是一種與上流社會那令人不堪忍受的虛偽禮節(jié)格格不入的真實。巴爾扎克,他就像一個頑童,對美麗女人、美酒、美食、奢華生活毫無抵抗力,只聽從欲望的召喚。在對伯尼夫人長達十年的依戀之后,他才真正長成一個男人。成為男人的首要目的,便要脫離對母親的依戀,去征服一個陌生而美麗的女人,成為他夢中世界里的王者。一個依戀母親的孩子,永遠不能成為他自己。伯尼夫人,這個養(yǎng)育了5個孩子的女人,又何嘗不知呢?,F(xiàn)實中,她結束了與巴爾扎克的戀情,連瀕臨死亡也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不去打擾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
女人往往將男人的離開視為背叛,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上,卻無視了一個問題,無論男女在社會地位上是否是平等的,但至少,精神上是平等的,男人有權因為愛情的逝去而離開女人,女人有同等的自由權利離開男人。如果因為經濟、地位、道德、責任、婚姻的束縛,勉強兩個人共同生活,帶來的不僅是冷漠,更是悲劇。愛情的逝去是客觀事實,如果無視這個事實,自我欺騙,那么在謊言中生活又有何快樂可言呢?不如放手,讓曾愛過的人去更開闊更自由的天地,也讓自己從患得患失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生活。比起巴爾扎克的成年,像顧城這樣一輩子也未曾離開他的謝燁媽媽,是否是更可悲的一件事呢?最后他不僅害了謝燁,害了英兒,更害了自己。擺脫“戀母”“戀父”的嬰兒心態(tài),面對生而孤獨的命題,我們都需要勇敢一點。
巴爾扎克自稱:“拿破侖沒有用劍完成的事業(yè),我要用筆來完成。”,他粗鄙無禮,肥胖丑陋,卻有一股英雄主義的氣質,一種屬于浪漫主義的豪邁。只不過他的戰(zhàn)場,不是歐洲的土地,而是成千上萬頁白紙。在面對白紙的時候,任何一個我們今天冠以天才之名的天才,都只是一介凡人。而天才與凡人的區(qū)別,便是天才能鼓起勇氣面對一切即將到來的千軍萬馬,他的激情能使他忘卻自身的恐懼和怯懦,而凡人只能龜縮一隅,停滯不前。拿破侖用他的劍,刺穿了屬于貴族的舊歐洲,而巴爾扎克則用他的筆,將他所屬的時代記錄了下來,成百上千的曾經存在過的人物復活了,一個時代留存在人類的記憶里,如此生動,就像發(fā)生在昨日。
金錢帶來的人性的扭曲,使得巴爾扎克有了無盡的題材。他切身體會過沒有錢是什么滋味,一輩子也未曾衣食無憂過,甚至有十處住所用于躲避債務。他與他節(jié)約成性的母親不同,大手大腳的花錢,想到什么便買什么,根本不理會其產生的后果,他又愛好奢侈、喜歡大出風頭,隨心所欲,仿佛今天錢花完了,明天便會憑空變出來一樣,在金錢規(guī)則制約下的世界里,他簡直就是法外狂徒。為了賺錢,他今日開印刷廠,明日做出版商,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還負債高達十萬法郎。巴爾扎克是一個奢華生活愛好者,不是金錢愛好者。這看起來很沖突,其實不然。
奢華的生活,寫作的熱情,對女人的追逐,都只是巴爾扎克瘋狂激情的衍生,這種人,一旦生活歸于平庸、寡欲清心,還不如叫他立刻去死。而金錢只是追求激情的一個手段,為了滿足自己,為了能獨立生活,他年輕的時候便開始夜以繼日的按照市場需求寫作,這種寫作并沒有毀了一個文學天才,反而成就了他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風格。巴爾扎克用他灰撲撲油膩膩的賺錢心態(tài),以及絲毫不關心人類而以此為趣的寫作方式,使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成為一個觀看者,記錄者,嘲笑者。他肆意的擺弄、捏合筆下人物的命運,猶如紙上的上帝,以萬物為芻狗,造出一幕幕人間悲喜劇。他混亂的經濟、情感生活造就了他的文學才華,文學才華的變現(xiàn)進一步加劇了他生活的混亂。
可以想象,巴爾扎克一輩子都在不停的、如陀螺一般旋轉,一旦激情上腦干什么都跟發(fā)了瘋差不多,大吃大喝,他才不要管一頓花費多少;追求一個女人,便癡傻瘋魔,寫上無數封情書,說上無數句情話,不追到誓不罷休,不愛了就果斷再見;做生意,管它那些,先印個幾萬本,賣不出去?不可能,今天賣不出去,明天也能賣出去;為了寫作,二十四小時里睡三四個鐘頭就算不錯,睡眠?飲食?其他人?不需要的;錢花完了就借債,不管是倫勃朗還是達芬奇,統(tǒng)統(tǒng)都要買,債臺高筑了買不起?那就畫餅充饑;催債的來了,XXX你先幫我頂著,我跑路了。。。
這就是打不倒、捶不爛,對一切毫不在乎、卻也深深熱愛著一切的巴爾扎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混亂也華麗,戲謔而悲哀,粗狂又浩蕩,巴爾扎克身上有太多的矛盾和秘密。當他在床邊,孤獨死去的時候,他在想些什么?
也許他還在幻想,幻想漢斯卡夫人對自己的愛情,哪怕心中早已明白這婚姻是一場交易,一場騙局。也許他還在構思著寫出一部杰出的著作;也許,他已經厭倦了這樣瘋狂的激情,感到心靈的孤獨;也許,在最后的時刻,他得知,自己始終是個凡人,一切激情的生涯,使他厭倦,他開始后悔,后悔自己為何失去了本應該有的,平凡而安寧的人生。。。
誰知道呢。
他的母親,陪伴他到了最后。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shangyouth.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