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這部劇,實際上可以稱之為歐洲猶太人二戰(zhàn)苦難死。
我相信,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看完這部劇,都會震驚于納粹的猶太人種族滅絕計劃,任何一個愿意思考的人,都會對大屠殺中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種種表現(xiàn),產(chǎn)生眾多的質(zhì)問:為什么普通士兵會變的如此兇殘和毫無人性,他們怎么能面對成批婦女兒童被屠殺而不懂容,猶太人為什么如此逆來順受,他們?yōu)槭裁床环纯?,猶太人中為什么有那些幫助大屠殺運作的合作分子,歐洲人為什么反猶。
我看到不少人在罵艾倫和娜塔莉作死,他們拒絕和錯過無數(shù)次拯救自己的機會。
我理解這種咒罵是因為同情而生出的怒氣,然而艾倫和娜塔莉逃脫了,歐洲猶太人的苦難史就不曾發(fā)生了嗎?未見則無所感是人類普遍的存在。
這種咒罵可能還有復雜的心理夾雜在其中,比如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面對人類陷入集體瘋狂無人性時造成的活生生的地獄,絕望的發(fā)問,人類文明還有希望嗎,這就是“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的由來。
是的,艾倫和娜塔莉,從38年拒絕離開意大利開始,就走上了猶太人苦難的命運之路,宿命的說,艾倫的人生終點必然是奧斯維辛,娜塔莉不經(jīng)歷奧斯維辛就無法體認自己猶太人身份,她和孩子路易斯必然去往巴勒斯坦,猶太人在失去祖國兩年千年后,以色列必將建國。
觀眾都知道二戰(zhàn)的猶太人種族滅絕,所以在觀劇時帶有上帝視角,假如同處一個時空,艾倫和娜塔莉的多次選擇錯誤,并非不能理解:他們?nèi)绾文艿弥{粹將超越人類文明的底線,造出加害和受害者同處的地獄,即使歷史教授也不能對史無前例的事做出合理的判斷,因為奧斯維辛已超越常理。
想想49年后留下的許多國族瑰寶級的精英在后來二十多年的遭遇吧,恐怕許多人和艾倫的想法是一樣的驕傲和僥幸“我是知名人士,總是需要我這樣的人,不至于”。
人類對人類的屠殺,讓人對人類文明絕望。遺憾的是,這在歷史上從未間斷過,二戰(zhàn)后一直到今天,印巴分治,索馬里,印尼,柬埔寨,三年大饑荒,等等,每次都有上百萬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上百萬的人死于人類瘋狂的屠戮。
二戰(zhàn)后,核彈未在任何戰(zhàn)爭和沖突中被使用過,因為這一點,或許人類還有希望吧。